8月9日上午,生命學科校級平臺(簡稱生命平臺)舉行平臺建設與運行管理實地調研與內部交流會,旨在進一步落實邱勇校長4月10日調研生命平臺指示精神,繼續為學校科研平臺建設與科研改革探索和積累可推廣的經驗。生命平臺主任王宏偉、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新泉、生物醫學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潘勛、實驗動物中心常務副主任常在,以及蛋白質中心副主任李文奇、主任助理徐艷姬、測試中心主任助理馮倩倩、設施辦公室主任范仕龍、副主任王玉潔等參加了會議。
王宏偉一行首先來到測試中心實訓教室,馮倩倩匯報了測試中心在技術培訓方面的創新舉措和疫情期間開放服務情況,王宏偉為即將召開的“第三屆顯微成像基礎與應用暑期研討會”錄制致辭。隨后到生物技術館和醫學樓,實地調研測試中心植物培養平臺、共享儀器平臺、基因文庫平臺、細胞生物學平臺、尼康生物影像(展示)中心和同位素實驗室。
緊接著,王宏偉一行來到生物醫學館實驗動物中心中控室和IVF實驗室,并深入到屏障設施內的小鼠飼養室、手術室及儀器室了解小鼠飼養及質量控制等相關情況。常在介紹了實驗動物中心的建設經驗,通過嚴格、規范化管理,以及高質量、高效率的專業技術服務,保障了實驗動物質量和技術服務在全國領先,在世界上也處于一流水平。
之后,王宏偉一行繼續調研了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冷凍電鏡平臺、高性能計算平臺、晶體學平臺、核磁技術平臺、蛋白純化與制備平臺、功能與影像平臺、測序與分析平臺、蛋白與代謝組學平臺和設施辦公室。各平臺主管介紹了實驗室搬遷情況及疫情期間的服務成效,王新泉表示將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繼續保持蛋白質中心特別是結構生物學相關各平臺的世界一流水平。
現場調研結束后,與會人員在生物醫學館E109進行內部交流,就平臺框架結構、運行模式、設施建設、資產管理、隊伍管理、規章制度等進行了討論。最后,王宏偉對生命平臺提出了兩點要求和希望:
1、測試中心拆裝機實訓是技術培訓工作的創新,希望更多的平臺利用退役的大型儀器開展實踐型培訓,進一步發揮平臺對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
2、生命平臺在平臺建設、隊伍管理、開放服務、技術革新方面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希望大家及時進行工作總結,在梳理總結過程中找出短板、發現弱項,不斷完善和提高公共平臺的開放服務水平和技術支撐能力,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生命學科校級平臺